
英国人为何能跳出“革命与暴君”的历史魔咒,中国人还有希望吗?
今天我们分享一篇关于杨小凯的文章,英国人为何能跳出“革命与暴君”的历史魔咒。
杨小凯,原名杨曦光,经济学家。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和理论。他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在普林斯頓大學完成學業後,楊小凱接受了耶魯大學的博士後研究獎學金。1988年,他移居澳大利亞,接受了在蒙納士大學的講師工作。隨後他出版了一系列英文的論文和著作,很快獲得了廣泛的國際矚目。1989年他成為高級講師,1993年成為正教授(Reader),他於2000年被授予經濟系首席教授。1993年,楊小凱成為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

楊小凱在經濟學上突出的成就在於其提倡的「超邊際分析方法」和以此為基礎的新興古典經濟學。楊小凱重新審視了古典經濟學中關於分工與專業化的思想,並通過現代的數學模型解釋個人專業化選擇並尋找其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楊小凱認為傳統的邊際分析只考慮內點解(既有制度)的最優選擇,無法解釋制度變遷以及經濟跨越發展的內在動力。其提倡的超邊際分析在原有的邊際分析的基礎上增加了對角點解的最優選擇問題,從而增加了交易費用對分工深化與經濟發展的解釋力。楊小凱曾與世界頂尖的經濟學家合作,包括黃有光和傑佛瑞·薩克斯,後者曾評價楊:「楊是世界上最有洞察力、最嚴謹的經濟學理論者之一,他也是經濟學界最具創造力的人之一。」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詹姆斯·M·布坎南說:「我認為現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研究就在蒙納士大學,是楊小凱所做的。」我们知道,法国早在1789年就推翻了君主制,而英国的君主制却得以延续至今。作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在整整70年中却颇受英国民众甚至大多数英联邦公民的好感。
然而,今天的英国人真的那么拥护君主立宪吗?他们还愿意这个国家有个君主吗?
从历史上看,许多国家走向民主的第一要旨就是推翻君主,建立新政权;但却往往难免落入“暴君产生革命,而革命又产生暴君”的“历史魔咒”。
所以在杨小凯看来,英国在光荣革命中的制度安排,大概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政治设计的成功——有限政府
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出现了王朝复辟,国王声称保证不对造反派报复。但当他被迎回国,权力稍微巩固后,就马上开始了大规模报复,把当年的造反派以叛国杀君罪绞死。造反派当时似乎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革命,二个是忍让。
但最终他们却选择了第三条路:从海外请来了客籍国王,借用他的武力赶走了旧国王。这就打破了“只能用暴力才能打倒暴君”的历史魔咒。
客籍国王不是在革命中生长出来的,他在英国没有势力根基,趁他权势未稳,国会马上用限制王位法、人身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将他变成虚君,然后又用代议制、内阁制等一套制度取代了他的执政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辉格党、托利党通过竞争上台执政。
这就是摆脱暴力革命的历史循环,从而走向长治久安的最成功的制度设计——有限政府。

所谓政治设计的成功就是说,实际执行的结果与设计的预想基本一致。如果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自由、平等、博爱开始,却以专制结束,这不算成功的制度设计。▍摆脱治乱循环的陷阱——保护私产
“光荣革命”如何让王权专制和平过渡到了现代民主政体呢,其成功的核心密码是“保护私产”。
英国“光荣革命”的另一个大背景是,英国有“保护私产”的传统。
在当时的欧洲大陆,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皇室垄断了大西洋贸易,为了争霸战争,不断地掠夺私人商贾的身家财富,商贸阶层孱弱。
而在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经济支柱仍然是被少数贵族垄断的农牧业,任何变革的尝试都会受到强烈抵制。
英国和欧陆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们有保护私有财产的制度,于是英国产生了一大批富可敌国的商人,而且国王打仗必须屈膝向他们借钱。

后来,中产阶级的独立经济势力超过了政府的权力,才带来了光荣革命的政治制度创新,否则只能不断掉入治乱循环的陷阱。▍英国私有财产制度的种种影响卡尔·马克思曾说:“工业革命后人类创造的财富,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财富还要多,还要大。”而这一切,都可以说是英国保护私有财产制度土壤的副产品。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私有财产制度的发达,使社会结构多元化。政治精英、中产阶级、企业家阶层开始涌现。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的动力与日俱增,技术革命的出现也只是时间问题。◎私有财产制度的发达,可以使知识分子的出路多元化。当经商可能比当官更富有、地位更高时,恋权不退和秀才落第造反的可能性都得以大大减少。俄国和南美的多次暴力革命都是由落魄知识分子搞起来的,英国的社会环境却越来越稳定。◎没有发达的私人财产制度,不可能有真正独立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团体。许多法国知识分子针贬时弊,为民请命。但是由于没有独立的中产阶级,这些人都是小骂大帮忙,不过是法王裙摆下的玩偶罢了。◎私有财产制度具有将政治与经济活动隔绝开来的作用。英国大选时,政治机器会有短暂的停顿,但这并不会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当一个国家,有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有一个独立而又强大的中间社会,自然而然就能带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而“王在法下”的“虚君制”更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由于英国有非常成熟的代议政治制度,所以这些商人可以通过议会来制约王室的权力。在他们的主导下,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例如:王室的财政与国家财政分离,辉格党不能从事营利事业;企业可以自动注册,不需英国政府事先批准,民间从事国际贸易不需要经过国家特许;以“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精神保护个人财产权,等等。王室受到限制,被称为“王在法下”。诚如杨小凯先生所言,正是由于以上制度安排,英国才没有走进“革命与暴君”的魔咒,英国君主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一直是一个稳定的存在。
不仅如此,整个英语民族在其影响下,也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文明版图,甚至一度左右人类命运和历史的走向。

正如丘吉尔所说:“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英美两国对全人类所肩负的共同责任。语言、法律以及民族历程,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团结一致的独特基础,这种团结一致可能会极大影响整个世界的命运。”
而《英语民族史》这本书中,丘吉尔更是提炼出了英语民族兴旺发达的四大支柱:保障私产、崇尚自由、恪守法治、重视议会。丘吉尔在书中坦言,这部作品是以他个人的视角,来阐释英语民族的独特地位及品性。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的历史学者,但却在英伦政坛沉浮几十载,也有战场上淬火历练的宝贵经历,更有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几十年、对不同民族制度文化曾有过不同程度的领悟。这些足以令他拥有与一般历史学者不同的思维与视角。作为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信奉者,丘吉尔遵循“辉格史观”,相信历史中存在文明的演变逻辑,所以他对历史脉络的观察与梳理,也体现着纯正的英伦保守主义价值观。对于理解当下的世界格局,同样颇具启发意义。
华人在各个领域不乏顶尖精英,像杨小凯一样,很多华人精英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把祖国人民从专治强权的中共魔掌中拯救出来,希望亿万同胞能够生活在一歌民主法制自由的国度。希望当今活跃在各个领域的所有的华人中的有识之士,特别是把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的政治活动者,能够摈弃互相拆台诋毁的陋习,求同存异,团结一致,尽快完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