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银行的保密协议能掩盖贪赃枉法坑蒙拐骗的罪恶吗?
今天咱们聊聊瑞士银行。
自从去年俄乌战争爆发后,欧美国家纷纷祭出金融核弹制裁俄罗斯寡头的海外资产。不仅美英德对其实施了制裁,就连一向保持中立的瑞士银行也冻结了俄罗斯资产,人们不禁惊呼,连瑞士银行都被西方意识形态裹挟,这个世界完了!
其实瑞士银行早在2009年就已不再密不透风。说来话长,瑞士银行从2002年开始,大力进军美国市场,为了吸引美国客户,还专门聘用了美国人做私人银行经理来展览客户,6年间帮助超过52000多个美国富人成功隐匿资产并避税。 此举引起了美国国税局的调查,要求其交出52000多个在瑞士银行开立账户且未按税法纳税的美国人账户,为此美国税务局不仅逮捕了俄罗斯裔美国大亨和为其开设账户的私人银行经理,还逮捕了瑞士银行美国分行的CEO,还威胁早冻结瑞士银行在美资产,并禁止其在美继续经营。
为了开拓业务,瑞士银行常常游走于美国法律禁区,这是毋庸置疑的。面对美国国税局的调查,瑞士银行是毫无还手之力的,还得瑞士政府出马谈判。 讨价还价一年多后的2009年,双方最后以公布4450个美国人账户成交。
与此同时,瑞士银行必须与美国签订协议,只要政府要求,瑞士银行必须配合提供该国国民个人账户。从此瑞士银行的保密协议就名存实亡了,在资产安全性上,它跟其他大型私人银行已无分别。 其实瑞士银行早在欧美各国设计分行,为什么从2002年开始猛攻美国市场呢,这讲起来也很有意思。 我们都知道从15世纪开始,瑞士就已雇佣兵而闻名。它虽然从未卷入战争,它的雇佣兵却一直以参与各类欧洲战争为生,瑞士也几乎一直中立国的身份存在于欧洲大陆。而这种身份,在拿破仑战败后的1815年,在欧洲和平会议上得到确认,从此瑞士就是欧洲大陆上的永久中立国。 这个永久中立国平时并不显山露水,一旦发生战争立马就不一样了。

比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既为轴心国提供物资,又为协约国提供弹药,两边通吃。冷战期间也是,美苏进行贸易时,双方都不信任对方的货币,然后瑞士法郎就成了信用媒介。 当然,战争财都是血淋淋的,并没有那么好赚,尤其是二战。二战期间瑞士银行真是赚尽了战争财,不但为纳粹党徒开设账户,还接收了大量来自德意志帝国银行的黄金,以及纳粹党从犹太人那里抢劫的财富。当然也有在瑞士银行开设账户后又死在集中营里的犹太人账户。
二战结束后,不少犹太幸存者要求索回他们亲人的存款,都被瑞士银行要求提供死亡证明给拒绝了。知道1995年,二战50周年之际,美国犹太人联合起来,发起了对瑞士银行的讨伐,因为这些犹太人中,有媒体大亨、有联邦参议院大佬这样的重量级人物,舆论很快就引起美国朝野震动,很快美国政府就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对瑞士银行中的无主财产账户进行清理和登记。
这就意味着瑞士所有银行必须对该委员会开放门户,出示相关账户资料。在瑞士银行的配合下,委员会发现了总金额为3870万瑞郎的775个账户,美国犹太人委员会对比表示质疑,认为至少有超过十几亿美元的3.5万个纳粹受害人账户。1998年8月,经过瑞士银行与犹太人联合会多轮谈判,公布了3.6万个账户中的2.1万个,赔偿总额12.5亿美元。

虽然瑞士银行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不情不愿的交出了12.5亿美元纳粹受害人的无主资产,但他们并不甘心,誓言从美国失去的还要从美国市场赚回来,然后就有了后来高歌猛进撬动美国市场。 也就是那几年,瑞士银行在美国的业绩迅速膨胀,从04年平均每人400万的业绩,到07年平均每人6000万的业绩,不知翻了多少番,简直不要太疯狂。 正是这种疯狂,引起了美国银行业的警惕,也引来了国税局的调查。然后瑞士银行这个以保密著称的百年老店,从此不再有秘密可言。
瑞士银行现在对客户通用的保密协议里有明确声明,该协议不适用于美国公民。 事实上,现在世界各地许多私人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客服协议都特别声明,本协议不适合美国公民。
华人世界不仅要问,中共国政府,有没有像美国政府,也有了解储户信息的渠道,按常识分析,中共政府一定有这个渠道。如果没有掌握红门狼族们超级贪污的铁证,习总书记不可能这么明目张胆,傲视群雄的把中共中央变成了习中央,把党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把党国变成了习家王朝。无论如何,世界上存在一个瑞士银行,就是滋长贪污腐败,坑蒙拐骗的温床,正常的人类就应该义无反顾的废除它。所有的靠纳税人养活的政府公务员的财产都必须公开,不然就不要从事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