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为什么会在水泥马路上种庄稼?匮乏社会,少部分人把压制大部分人当成终身事业的社会。
今天来聊个高大尚的话题,什么是匮乏社会。
我们先来看一个推文。

推友佛瑞德里希四世,转发了个帖子。
「在北京一个企业家酒会,一个大哥说操心孩子教育问题。我随口接现在出生率下降了,每年新生从2000下掉到1000万,压力应该减轻了。大哥说:你的理解不对,比如2000 万人里有100万会成为精英,未来的统治结构就是100万on top of 1900万人,这100万人获得1900万人累进财富的最大利益。如果现在只有1000 万人,本来照样有100万人成为精英,那就变成了100万 on top of 900万人,这100万精英能分到的东西人均少了,就会从100万分化出50万人掉下去。我大感震撼。传统经典学派对精英的理解是引领社会累进财富的人。万万没想到还能这样去理解。不愧是老中丛林社会啊。黑暗森林能让老中大呼高明是有深刻基础的。」
推友佛瑞德里希四世用匮乏社会的概念对这个帖子回复点评。
「匮乏社会的人口二元结构,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因原始社会资源不足,只能让一部分人活下去而被迫形成的。 在匮乏模式出现的早期,二元结构中的匮乏上层所拥有的特权,就是优先获得生存资源的权利,就是生存权。因此,从那时候开始,匮乏上层对特权的贪婪和执着,自然与求生欲紧密联结起来。 但随着生产力进步,社会其实已经不再需要用“饿死一部分人”这么残忍的方式保证拥有特权的那些人能活下去了。可拥有特权的那些人,仍然在用求生的热情看待保持特权、维持人口二元结构的重要性。 他们仍然将安全感建立在“脚下能踩多少人”上。
在这条网贴中,“大哥”把社会人口总量的减少,等同于可供盘剥压榨的人减少,看成匮乏上层“编制”减少的危机。他这种将底层人口看成供上层垫脚的“人肉地毯”的思维,是非常经典的匮乏思维。 匮乏思维认为社会分为上层和底层是天经地义的,认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必定存在特权,而且特权的存在是合理的,匮乏思维认定一个人在社会上能作出的所有努力,都只能是从底层爬向上层,或保持上层地位避免堕入下层的努力。匮乏思维从不反思特权的合理性,绝不质疑特权的合理性,对“特权+失权”结构的忠诚不可动摇。 但要维持“特权+失权”结构,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就需要将压制另一部分人当成终身事业。想成为上层或维持上层地位的个体,需要想方设法弱化他人,需要想方设法迫使他人屈居底层,需要掠夺他人的权利来成就自己的特权。 在匮乏思维下,“成为上层”的愿望,促使个体强化自身能力,但在道德上趋向于恶,促使社会中较强的个体,将自身精力和能力用于削弱他人。 当社会中的强者一旦变强就成为削弱同类的力量,人类社会的内耗就永无休止,族群的上升就步履维艰。 匮乏模式之所以必须被指明,必须得到反思,正是因为它是一种将社会中所有个体的聪明才智都引向内耗的模式。 在匮乏思维中,所谓精英,不是能创造财富的人,而是懂得怎么“向上爬”的人,是能避免“掉下去”的人,是知道怎么整人害人,剥夺他人权利以成就自己特权的人。 在成熟的匮乏社会,所有渴望成为精英的人,都会按照经典的匮乏思维,把学会整人害人当成奋斗目标,每个年轻人只要学有所成,进入体制,就会勤勤恳恳为压制底层、愚民弱民奉献精力,以为维稳服务为荣,以同情弱者为耻。 如果所有人类社会都是这个样子,人类哪还会有希望呢?」
这个帖子的下边,推友Brian Minus跟帖写道。
「分析的很对,这个“爬上去”的思维对聪明过头的中国人来说其实是比比皆是的。如果两个中国人要比谁跑得快,他们想到的第一个办法一定不是怎么让自己跑得更快一点,而是怎么让对方跑得更慢。也就是你分析的精英并不是能创造价值的人,而是知道怎么可以把更多人踩在脚下的人。」
小编又找到佛瑞德里希4四世详细解释的匮乏和繁荣的人口观。觉得可以更加深入的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匮乏社会的概念。这个长推是佛瑞德里希4四世在关于匮乏社会好战的话题里,答复一个推友的问题时的回复。
「好吧,我来试着解释一下匮乏和繁荣的人口观。 首先,匮乏模式和繁荣模式,是迄今以来人类文明已经出现的两种主要模式。 在文明演化的时间线上,匮乏模式在前,它是人类从远古到近代长期保持的文明模式,其特点,是受资源匮乏导致的匮乏心态影响,形成了二元人口结构,即匮乏上层和匮乏底层。
匮乏上层在社会资源不足时享有优先的生存权也就是优先获取资源的权力,匮乏底层则是在分配序列中靠后,因此在资源充足时能存活,但在资源不足时会先被社会抛弃,先饿死的那些人。 匮乏模式的一切特征都是围绕着对资源匮乏的预期形成的。在漫长的文明演化史中,大部分时间里,资源匮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社会为了让至少一部分人存活,让人类这个物种延续,自然形成了“断尾求生”的策略,也就是在食物不够时,放弃资源分配序列后部那些人,任其死亡的策略。但在资源匮乏的时候,谁该存活、谁该被放弃?围绕这个生死抉择,人类发展出了许多文化观念。
那些争抢到了资源的幸存者,当然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后代永远占据资源分配序列前端地位,永远拥有在资源不足时优先获得资源的权力,因此,他们会想方设法在整个社会中划分阶层。而他们所划分的阶层,不论怎样千变万化,最终的目标都是指向“一部分人在危机时刻有权优先获取资源”,即让一部分人固定为“上层”。
当这些人将自己定位为上层后,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让其他人甘心居于底层地位。方式有愚民教育、暴力镇压、血统观念、种族歧视等等等等。
在匮乏时代,人类因无力应对饥饿、瘟疫、天灾、战乱,婴儿夭折率高,人均预期寿命低,整个社会长期面对高死亡率的威胁,因此需要以高生育率对冲。除部分岛屿文明外,每个社会都发展出了鼓励生育的文化观念。 因此,只要有一段时间没有受到饥饿、瘟疫、天灾、战乱的威胁,社会人口总量就会因高生育率迅速冲到环境资源能养活的人口极限,并在这个极限附近迎来社会经济的拐点,即从匮乏丰足期转入匮乏下行期,然后崩溃。
崩溃令社会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弱,于是大规模死亡事件发生,令人口减少。在大规模死亡事件发生之时,首当其冲的会是匮乏社会的底层人口,但随着社会秩序崩溃,通常死亡也会波及上层,即改朝换代。 在大规模死亡事件发生之后,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暂时缓解,社会在动荡之后归于平静,平静之后,经济恢复,人口也再次爆发高生育率。然后,一切再次发生。
匮乏的人口观就是在“丰足-下行-崩溃-死亡-恢复”反复循环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在匮乏周期中,大规模死亡事件一再发生,因此,在争抢资源的过程中,能让任一族群提高存活机率的做法,都会在生存筛选中成为匮乏社会的文化传统。
例如,以高生育快速扩张本家本族人口、敌视外族外家、重武轻文、重男轻女、创造“故事系统”让一部分人甘居底层等等做法,在不同的匮乏社会分别被采用。 在文明发展停留于匮乏模式时,整个社会都是以存量博弈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的资源的,都是以存量博弈的心态看待生存机会的。人们认定不争不抢无法活下去,争和抢的能力才是一切的核心。 由此产生的匮乏人口观,是多生、多死、命不值钱、资源比人口重要。
繁荣模式在文明演化的时间线上处于后部,是因漫长匮乏时期零碎的技术积累到近代,量变导致质变,激发出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后,经过种种巧合出现的,跳出存量博弈的万年大坑,终于将人类社会引向增量博弈的结果。
到今天,繁荣模式可说是成型了,但还未觉醒(即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独特)。它本质上是依靠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在一段时间内让整个社会都对“资源充足”建立了信心,并因这信心,放弃了“把一部分人踩在脚下让他们当底层”的做法,形成了一元人口结构的,即只有“上层”却没有底层的社会。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得以构建,形成了维持一元结构、保障社会任意成员创新、创业自由的,对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升格外有利的环境。 在这样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中,人们不再把聪明才智用于“让别人当底层”,而是用于“创造更多财富”,于是环境资源极限因技术进步被一再突破。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了医疗条件改善、婴儿夭折率降低、预期寿命延长、每个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前受教育年限增加等压制高生育率的因素,使社会在因技术进步不断从既有环境中发掘出更多可用资源的同时,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持续缓解,有了长期保持平衡的希望。 由此产生的繁荣人口观,是少生、精养、命很值钱,人才比资源重要。」
佛瑞德里希4四世关于匮乏社会和繁荣社会的推文很多,见解独到,关心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一下,更好的交流分享。
人是一种群居的物种,所以就有了人类社会的秩序的不断演化,我们研究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同时,一定还要回到人本身,回到人的个体生存和群居生活的最基本的自然需要,在自然需要中,无非是生理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男耕女织,传宗接代,走亲访友,相夫教子,迎来送往,虽然有个体的也有群居的,但都是生理需要为主。而学习,体验,思想,交流,虽然也有个体内观的和群居外观之分,但都属于偏精神层面的需求。不管是重社会轻个体,还是重个体轻社会,都不是人类社会秩序的方向,只有服务于个体的社会秩序,才是符合自然法则的,因为一个物种的延续,都是以确保最有生命力的个体的利益为根本,即便是用二八定律,二八中的二中还有二八,终极的最顶端的二八,就是最小的生存单元。我们希望的是,最顶端的,占有80%资源的那20%的人不要以损害占有20%资源的那写80%的人的基本生理和精神需要为代价,来维护他们的绝对统治地位。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复合天道自然法则。
也就是说,二八定律是自然法则,不要去人为的,用极端自由主义的愚蠢去反对,就像美国民主党的主张,那只会走到同性恋潮,无性别潮流化的反人类反自然法则的方向。但是,必须保证二和八的相互和谐共存共荣。当然,二和八必须是有交替机制的,不然,种群无法进化。正所谓富过三代,每个猴群的猴王也要一茬一茬的厮杀优胜劣汰,这不是革命和反革命的问题,而是自然法则,所以,那些以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确保自己统治地位不动摇的人群,也定是反人类反天道反自然法则的,他们必然会被取代,关键看取代他们的新一代优胜的人群是否长大成人。
以上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社会匮乏与繁荣的根本,那就是,怎么定义人类个体最基本的生理和精神需要到底是什么,希望各位朋友,继续这个问题的探讨,因为这个问题弄清楚了,人类社会符合天道法则的秩序就会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