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帝的足迹系列(四) 正定「百年富贵红楼叹,万载浮沉何雁归」

荣府终得建,来日还方长
1983年3月18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虽看似默默无闻于浩瀚的华夏历史,但却能在那片黑暗中,让低沉而失望的人们仿佛看到了若隐若现的光明。青年满意地站在正定北部的一方内山前,身旁的组织部长王玉庭也随着青年的目光看向眼前的这半尺青山,青年的目光炯炯有神,他高大壮硕的身型在这青山面前丝毫不显单薄,隐隐然已有一方魁首之气相。
青年回想起这段时间的种种神奇经历,身体与精神上都有了一种如跃天门般的清爽,这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更坚定了他对自己人生责任的信心,冥冥之中的感应也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这山川万物在他的眼里仿佛已经成为这天地之棋局,而他也已在这旷古绝今的棋局之中。
看到青年久久伫立在前方,王玉庭不禁笑问到:“敢问这方山水有何造化,得劳书记您如此寄心于这青山绿水之间啊?”,青年听到老王的话,也打趣的说到:“老王哥,现在可不比咱们当年了,看山是山,看水还是水,你呀,得进步进步啰!”,王部长听罢也不甘示弱地说到:“书记又在说笑了,我们那年代可就只会割麦子,哪有什么山看啊,说起麦子,当年你们富平农忙的时候,我可经常去帮忙,金灿灿的麦子一收割,那可太喜人了。再说我可是老石家庄人了,这山哪有什么神奇的?”,青年听罢,笑到:“我的王部长,王大哥,时代变了,你知道文艺复兴吗?现在不仅要改革开放,我们更要复兴这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就像种树一样,将来可会发芽的,能为民族撑起一片天也难说呢?”.
王玉庭正色的说到:“书记,这么说您是真在为未来做准备了?我虽然不知道您们大学生那些洋道理,但我明白,这些年的运动实在把人弄乏了,这未来究竟在何方,我也拿不准啊”,青年从提着的公文包中拿出一件白花花的文件递给了面前的王玉庭,王玉庭接过文件定睛细看后吃惊的说到:“这是…,这么说那荣国府真的要重建了?中央竟然跨省委直接批准了,中央电视台也要派专人来,这太让人吃惊了”。
青年笑到:“老王,历史的车轮前进自有它的道理,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天道”,王玉庭的脸上震惊的神色仍然持续着,过了好久他才开口说到:“看来,这世道是真的要变了”,青年继续说到:“这里,会是荣国府的选址,老王,荣国府只是一个开始,你我颇有渊源,我也真心以大哥待你,正定需要你,我也需要你,这今后之事……”,王玉庭听到这里,心里也清楚了为何青年带他来到这里,立刻开口到:“书记,您就放心吧,这点道义我也是知道的,您为我们好,我老王全力支持您”。
青年听罢,满意地点点头说到:“王哥,有您这句话就行,这里只是一个开始,你先回去准备准备吧”,王玉庭深深地向青年掬了一躬,虽然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也不清楚青年要干什么,但是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一件关乎着未来的大事,而眼前这个青年再也不是什么下乡归来的大学生,他是真正在做负有重大使命的事业,青年也郑重的回掬了一躬,两人没有再说话,王玉庭径直地离开了。青年依旧看着面前这方山水,心中感慨万千,他的梦想其实一直是渴望置身于这绿水青山之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可是他明白他的使命,他的路还很长……。
富贵红楼叹,沉浮何雁归
正在青年感叹之际,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他知道他要等的人来了,只听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徒弟,你都安排好了?”,青年转过身来,只见一个瘦小老僧向自己走来,他的手上提着一个食盒,还有一个茶瓶。青年见师父来了,连忙跑过去接过老僧手中的物品,然后回答到:“师父,都安排妥当了,按照您的吩咐,这里就是荣国府的选址”,老僧听罢点了点头,说到:“看来你已经是通晓机要,徒弟,你本来就是心思玲珑之辈,这悟道一途最讲究机缘二字,缘法无常,看到你已踏上正途,为师颇为欣慰啊”。
青年不卑不亢地回答到:“师父,天道所示,天心通明,徒儿今日只是粗窥门径,何有通晓机要之说啊”,老僧听罢,笑而不语,一会儿才说到:“我们师徒多久没有一起走走了?今日就借这方未来的公府宝地来游览一番”说罢,老僧头也不回的向前走去。看到师父走远,青年也拿起物品向前跟去,两人一前一后,流览于这山水之间,林间鸟鸣,山泉涧流,壁石嶙峋而具形,苍松峥嵘而拔挺,好一处通灵福地。
青年不禁驻步感叹到:“好一个仙门天成造化地,碧殿源宫福缘乡,也感叹于师父的眼光独到犀利,自己主政正定快2年,竟然都不知道这里有如此宝地”,老僧也停下脚步看着青年脸上露出的惊讶,缓缓地说到:“天地感应,非人力所能及也,此处天造地设,今随天意,正当其时矣,只可叹,那百年荣华终成灰,红楼一梦果为虚,今天可怜见,复生于今世,当为今日之警矣”。
青年听罢,问到:“敢问师父何叹?何警之有啊?”,老僧摇摇头,说到:“天心通明,方有所警,今使复兴,明示兴亡,荣华之景如镜中之水月,看似光耀美艳,实则泡影一念而消,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愿今人勿倒覆辙以此为戒矣”,青年思索片刻说到:“听师父之言,似乎将来此等王公荣华之辈会层出不穷,然如飞蛾扑火镜花水月般,下场令人可悲可叹”。
老僧点头继续说到:“然也,人生其念,天有所感,因而降示,然假于人手,此为天启而人为矣。入誡于史,以史正衣冠,显示于景,以景化天意,此乃慈悲之道矣,然人之无觉,觉之无信,信之因私,此乃天灾人祸所谓矣,天地无私,以生大德,垂怜众人,此为道之仁矣,而人生分别,因私废公,无生怜悯,此谓人之罪矣。天仁尽,而人罪兴,此乃苍生之灾劫所因矣”,青年听罢问到:“师父所言,好似我梦中之语”。
老僧看着青年继续说到:“此乃天道运转之规,方圆之数,万物之灵莫不从之,然灾劫现而造化出,天无绝人之路,灾劫之现谓之荡罪扶正矣,造化之出谓之正存道通矣,此乃金线之道耳,故有匾悬而曰:“金绳觉路”,然世人得其道者如凤毛麟角,而登其觉路得见造化者,更是沧海一栗般稀少,我今告汝,汝当自悟勉之,勿负天心,埋没机缘”,青年听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结合自己的经历,他仿佛感应到了那冥冥中的使命,人生其念,天得所感,看来这未来注定是风起云涌,要在这浩劫与混乱的时间完成自己的使命,当真是无比艰难啊。
老僧看着沉思的青年,笑着说到:“人之劫难,莫不过始生之难也,即立于世,自由有使命,汝今当顺势而为,莫做无妄之忧,劫难自有其定数。走了这么久,你也饿了吧,为师准备了些许食物,你且打开吃吧”,青年听罢,也觉得腹中有些饥饿了,打开食盒一看,几个还冒着热气的包子放在食盒里,青年在师父面前也不做作,用手拿起香喷喷的包子就吃起来,师父看着徒弟爱吃自己准备的食物也高兴的笑着,一手递过来茶瓶,说到:“慢慢吃,这茶瓶里的茶你也喝喝看如何” ,青年听罢,接过师父递来的茶瓶,打开一看,一股茶香扑鼻,一口喝下果然是神清气爽。
青年立刻问到师父:“这是什么茶啊,师父?隐隐然竟然有一股贵气,颇而神奇啊”,老僧捋着胡须笑着看着青年说到:“这茶你应该熟悉啊,此茶为白茶之尊,叫做“雁当归”,可是这燕京名茶,“看得香山景,得品雁当归”,此茶泡开之后,叶形如白雁般盘旋,终落于底,方明雁归啊。至于贵气,此茶始于帝京,活跃于王公之家亦非奇事,今日在此荣国府品此茶,你可有所悟啊?”,青年摇头道:“师父,这到底是何深意啊?我倒有些糊涂了”。
老僧听罢,哈哈大笑到:“你可知你所食为何物?”,青年道:“包子”,老僧道:“然也,你可知红楼中有一人唤做 ‘包勇’ ?”,青年答到:“您是说那从甄府来投的家丁包勇?”,老僧点头到:“勇者,无惧也,外露于前,显明于外,然人有所备,引势而导,反而他用,此乃匹夫之道,包者,隐含也,内蕴其勇,外覆圆通,藏真于中,方能左右逢源,而亦无惧矣,此乃内圣之道。若行此道,龙腾可期矣”,青年听罢,深深沉思答道:“此乃为政之道也,含章可贞,乃乾道所示”,说罢对着师父深深一拜,以谢得师点化。
老僧笑着扶起他,又说到:“你以为这茶如何啊?”不等青年回答,老僧继续说到:“此茶为一景也,燕京其含一燕矣,此白雁归京,雁得燕位,得贵一方啊。燕者,多居王公贵族之家,有诗云:“旧事王孙堂前燕”正是主此贵物,今若燕失其位,白雁居于政当如何啊?“,青年听到这里渐渐明白了起来,他说到:“自然是顺天应命,建极于民,此方正道也” ,老僧笑到:“然也,此乃白羽之相也!好了,让我们师徒继续走走吧。”说罢,两人继续向山里走去。
款款太虚境,巍巍华胥国
两人继续向山的深处走去,“叠翠丛生通幽径,云悬雾绕仙境真”想不到这山内部真有此人间仙境般的风景,两人渐入那云雾之中,只觉得如梦似幻,流连忘返,青年不由得说到:“没想到,这荣国府内还真有这太虚幻境?不过可惜榮国府还没出现,这仙境已然天成了”,老僧笑道:“老僧做得真士隐,徒弟你只得做那贾宝玉了”,青年也笑着说到:“师父,这内勇之法岂不与那“含玉”有异曲同工之妙?”,师徒二人相视一笑,继续向前走着。
突然,青年向老僧问到:“师父,我那日在北贾寻得一金印,上刻“帝敕瑞宝”,似为公侯之印,上有蛟龙含玉之相,不知有何意义,还请师父赐教”,老僧答到:“这太虚幻境原为警幻仙子司之,天示以警,众人之幻念所生,你这蛟龙含玉,玉者精也,此不非欲幻之相?破除迷欲幻想,方得此金绳觉路矣,所谓真士隐矣,亦为藏真于中之道,也为内圣之法也”,青年若有所思,老僧接着说到:“你可知那华胥之国?国无率长,人无贵贱,无分别之心,皆一般平等,故得幻念不生,难堕轮回之道矣”。
青年听罢说到:“师父的意思是太虚幻境实乃外相,虽看似仙境飘渺虚无,引人流连,实则是一道修行考验,考的就是这世间的万欲迷障,只有不生分别之心,心怀平等之念者,方能不生妄念痴欲,不堕轮回,此亦金绳觉路之意,觉者,明悟也,若世人皆有此悟,红楼亦无劫矣” ,老僧点头说到:“然也,正所谓“众生皆问红楼梦,焉得自知书中人?”,这红楼之劫,正与那金线造化,皆为定数耳“说罢,师徒二人又继续走入了那云雾山道之上,青年的脚步也更加沉稳,因为他已经知道此道为何路,问道于何人,现在推着他前行的不再是那冥冥中虚无的命运,而是他所生的那一颗真原之心……
10/16/2021